手机上网、看电子书、上微博、玩QQ,喜欢追赶潮流的不限于白领,还有那些“90后”进城务工者。8日和9日,本报记者来到济南市高新区一家写字楼的装修现场,走近他们其中的两位,听听他们的心声。 19岁的手 已有不少厚茧 9日上午,高新区舜华路上一家写字楼的20层正在装修。电钻的轰鸣声不时传出,地上堆放着铁架、木条、石膏板。几名年轻的装修工正在搭伙做隔断。1993年出生的王志涛和1991年出生的小卢是一组。 在贴好的石膏板上,王志涛用电钻钉上钉子做固定。看上去很简单的活儿,考验的是熟练度和精细。“刚开始打的时候,有时候拿不住钉子,电钻就打在手上了,三天两头会受伤。”虽然只有19岁,王志涛的手上已有不少厚茧。 小卢在旁边扛石膏板,再把它贴在架好的龙骨上。看着小卢轻盈的脚步,原以为石膏板很轻,记者一试才知道,至少有五十斤。“刚开始干也受不了,胳膊累得抬不起来,也是家常便饭。没办法还得坚持,吃的就是这口饭。”小卢擦擦汗,继续来回忙活。 不到12点,他俩的活干完了。“这个工程工期到3月,临近过年,一般下午5点半就能收工。”王志涛说,他终于能抽出点时间出去逛逛,给父母买点年货了。 能坚持了 也有责任感了 干完活,多数时候他俩会去临时搭好的房间休息。在一个木板做的隔间里,有一张简易的木板床。上面铺了两层被子,他俩晚上就睡在这里。 屋里没有暖气,他俩只盖一床被子。“为何不多盖几层?”记者问。小卢说,平时不只在一个工地干活,经常来回跑,带多了被褥不方便。 “我们都带了电热毯,晚上有了这个,也就不冷了。”王志涛挺知足。由于是独生子,年龄又小,王志涛的父母经常会打电话问寒问暖,他很懂事,报喜不报忧,每次都会说一切都好。 小卢和王志涛都是聊城阳谷县人,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济南。当时吸引他们的因素就是“济南是大城市,能挣钱。” 这两年,他俩一直在做装修,北园大街、泉城广场、高新区……忙的时候,一个月能接四五个活儿,熬通宵也是家常便饭。刚开始觉得一切都挺新鲜,时间长了,也会烦。“现在我觉得自己比上学的时候成熟多了,至少烦了也不会甩手不干了。能坚持,也有责任感了。”王志涛说这也算是他的收获。 不想被 称为农民工 比起建筑工地上的工人,他俩的活儿相对轻松,每月工资在3000块钱左右。赚得多了,他们也会去一些地方转转,拍些照片给家里寄回去。 平时晚上下了班,他们也没有特别的娱乐活动,唯一的爱好就是拿手机上网,看看电子书。“跟我同岁的同学多数在上大学,我经常跟他们联系,听听他们的生活,觉得挺有意思的。”王志涛有些羡慕。 王志涛说,他们也上微博、玩QQ,虽然不上学了,但也不能成土老帽。 采访中,记者说起“农民工”时,小卢的脸瞬间“拉”了下来,不再说话。旁边的王志涛也不说话了。沉默了一分钟左右,小卢说,他很反感别人把他称为“农民工”,虽然这只是个称谓,但明确地叫出来,多多少少让自己有点不舒服。 想在城里买房 娶妻成家 上午干完活准备出去吃饭时,小卢和王志涛俩人都会先去把衣服换了,把头发整整。“写字楼周边都是上班白领,我们也不想被当做另类。” 午饭时,聊起未来的打算时,俩小伙的话终于多了起来。王志涛中专学的是机电专业,“干了两年装修,每天干的活都是重复的,也没什么技术含量。我不甘心就这么下去。”王志涛说,他想看看有没有培训学习的机会,学上一身硬本领,走到哪里都不怕没活干。 “我觉得我和我爸不一样,他们不挑工作,也不想留在城市里,只想着挣了钱就回家。”王志涛说,他想留在城市里,像城里的白领一样自信,把“二代农民工”的标签去掉。 小卢也有自己的计划,他说,他会专心学好一门手艺,自己当老板,在城里买房娶妻成家,成为真正的城里人。 |